《孙子兵法》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,其核心思想超越了单纯的军事领域,广泛应用于政治、商业、人生策略等。十三篇逻辑严密,层层递进,涵盖了战争的全过程:
始计篇(战略运筹)
核心: “五事七计”,庙算决胜。
内容: 开宗明义,强调战争是国家大事,关乎生死存亡,必须慎重对待。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基本因素(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)和七个具体衡量标准(主孰有道?将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赏罚孰明?),主张在开战前通过周密计算(庙算)预测胜负,不打无准备、无把握之仗。
作战篇(战争准备)
核心: “兵贵胜,不贵久”,“因粮于敌”。
内容: 着重分析战争的巨大消耗(人力、物力、财力),指出长期战争对国家经济的破坏性。主张速战速决,减少损耗。提出“取用于国,因粮于敌”的后勤补给思想,强调利用敌方资源补充自己。
谋攻篇(战略进攻)
核心: 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,“上兵伐谋”。
内容: 阐述最高境界的胜利是不通过交战就使敌人屈服。提出制胜策略的四个层次:伐谋(破坏敌方计谋)为上,伐交(瓦解敌方联盟)次之,伐兵(歼灭敌军)再次,攻城为下。强调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的核心原则。主张优势兵力作战(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),反对以弱击强。
军形篇(军事实力)
核心: “先为不可胜,以待敌之可胜”,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”。
内容: 讨论如何建立立于不败之地的实力基础(“形”)。强调首先要使自己不可被战胜(防守稳固),然后等待和创造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。胜利的军队总是先创造必胜的条件(积蓄实力、谋划周全)再寻求决战,失败的军队则是先开战再企图侥幸取胜。
兵势篇(作战态势)
核心: “奇正相生”,“以正合,以奇胜”,“求之于势,不责于人”。
内容: 讨论如何巧妙运用军事力量,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和爆发力(“势”)。核心是“奇正”战术的运用:用“正兵”(常规部队)当敌,用“奇兵”(机动、特种部队)制胜,两者相互依存、变化无穷。强调通过组织和部署(如“转圆石于千仞之山”)来形成压倒性的态势,而非苛求士兵个人能力。
虚实篇(战术运用)
核心: “致人而不致于人”,“避实而击虚”。
内容: 探讨如何掌握战场主动权,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弱点。核心在于使敌人被动(“致人”),避免被敌人调动(“致于人”)。通过欺骗、佯动等手段,让敌人暴露弱点(虚),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和主力(实);引诱敌人分兵,集中己方兵力形成局部优势,攻击其薄弱环节。
军争篇(战场机变)
核心: “以迂为直,以患为利”,“兵以诈立”。
内容: 论述如何在复杂战场上争夺有利条件和先机(“争利”)。指出看似迂回的路线可能是捷径(避开敌人主力),不利条件可以转化为有利(诱敌深入)。强调用兵依靠诡诈多变取胜,并阐述了在不同地形下的行军、作战原则和治军方法(“治气、治心、治力、治变”)。
九变篇(灵活应变)
核心: “君命有所不受”,“通于九变之利”。
内容: 强调将领必须根据战场具体情况,机断专行,灵活应变(“变”)。列举了在不同地形和情况下的应变原则。核心思想是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,将领不应机械执行君主命令,而应以全局胜利为重,因地制宜。同时指出将领有五种致命弱点(“五危”)。
行军篇(战场观察)
核心: “处军相敌”。
内容: 详细讲述军队在不同地形(山地、河流、沼泽、平原)驻扎、行军的原则和方法。重点介绍通过观察敌军各种迹象(如尘土飞扬、鸟兽惊飞、士兵状态、使者言辞等)来判断敌情(“相敌”),共列举了三十多种现象及其含义。也强调内部管理要恩威并施。
地形篇(地形利用)
核心: “地形者,兵之助也”,“知彼知己,胜乃不殆;知天知地,胜乃可全”。
内容: 具体分析六种作战地形(通、挂、支、隘、险、远)的特点及其对作战的影响,提出相应的利用原则。强调地形是辅助取胜的重要条件,将领必须懂得利用地形。同时指出导致失败的六种情况(“六败”)及其责任在将领,重申“知彼知己,知天知地”的重要性。
九地篇(战略地理)
核心: 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”,“并敌一向,千里杀将”。
内容: 更深层次地从战略和心理角度将作战地域分为九类(散地、轻地、争地、交地、衢地、重地、圮地、围地、死地),阐述在不同地域应采取的不同战略方针和心理管控手段。特别强调在深入敌境(重地)要就地补给;在危险绝境(死地)要激发死战决心(“破釜沉舟”)。提出指挥大部队如同指挥小部队的关键在于组织编制(“治众如治寡,分数是也”)。
火攻篇(特殊战法)
核心: “凡火攻有五”,“主不可以怒而兴师”。
内容: 专门论述运用火攻的五种方法(火人、火积、火辎、火库、火队)和实施条件(天时、准备)。强调火攻威力巨大,但需借助自然条件(风势)。同时指出水攻虽可分割敌人,但不如火攻能毁灭物资。篇末升华主题,警告“慎战”: 战争是凶险之事,君主将帅不可因愤怒轻易发动,必须符合国家利益(“非利不动,非得不用,非危不战”),胜利之后要及时停止,避免穷兵黩武。
用间篇(情报获取)
核心: “先知者,不可取于鬼神,必取于人”,“五间俱起”。
内容: 高度强调情报工作在战争中的极端重要性。指出耗费巨大发动战争,却吝啬情报投入是“不仁之至”。批判依靠占卜预测敌情。系统阐述了五种间谍(因间、内间、反间、死间、生间)的运用方法,尤其强调“反间”的价值(利用敌方间谍)。主张多种间谍手段并用(“五间俱起”),由智慧超群的君主将帅主导(“以上智为间”),以达到“动而胜人,成功出于众”的境界。结尾再次点明“知彼”的关键在于间谍。
总结核心思想:
慎战重算: 战争是国之大事,必先庙算,非利不动。
全胜思想: 追求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最高境界。
知己知彼: 贯穿始终的根本原则,情报是基础。
先胜后战: 先创造不败条件,再伺机求胜。
致人而不致于人: 掌握主动权,调动敌人。
避实击虚: 集中优势兵力,攻击敌人弱点。
奇正相生: 战术灵活多变,出奇制胜。
因敌制胜: 根据敌情、地形、态势灵活应变。
速战速决: 注重战争成本和效率。
令文齐武: 治军要恩威并施,纪律严明。
上兵伐谋: 以谋略智慧为先,减少硬拼消耗。
这十三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争艺术体系,其智慧至今仍闪烁着不朽的光芒。
评论区